迦南小说网

第四十三章 开工【1 / 1】

凌空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一下火车,迎面吹来的风是软软的,而北方的风是凛冽的。空气中略有潮湿的气味,而北方的空气,是白雪夹杂着泥土的味道。穿过熟悉的街道,清洁工正在清扫地上的落叶,小吃店门口的油锅里炸着油条,外面人头攒动。

回到家,收拾行李,物归原位。准备开工。

一上班,大家互相分享着,家乡特产。微信朋友圈里,都是些“开工了”,“撸起袖子加油干”等激励话语。是啊,得撸起袖子加油干才行。

“小姜,这个给你,玫瑰花,泡水喝。一朵刚好泡一杯。”林枫拿过来,一个很漂亮的盒子,盒子外面,也绘着玫瑰花。

“哇,谢谢林总。”姜嫽接过来,边翻看漂亮的盒子边说。

“年过的怎么样?”

“挺好,还是老家过年,有年味。”

“是啊,等今年过年,我们也准备回老家。”

姜嫽这才想起来,对,林总的老家在山西,她是因为丈夫工作调动,才来的春华市。

“对了,上个月,周董不是让你,准备典型案例总结吗?后来,因为中间插入了电商培训和商会商培训,耽搁了。那就安排在,这个月的月底。”

“好的,林总。”

姜嫽把之前整理的,六个自有客户的案例,拆解成典型问题和解决方案。再把这些案例,涉及的政策要点、重点、疑难点、争议点,提炼出来。

按照领导要求,政府投标的业务,单独作为一个章节,进行汇总。也是按照典型问题、解决方法,进行说明。包括实务处理关键点、难点、争议及解决。

这里,最有价值的,除了关键点、难点之外,还有争议和解决。一家企业,之所以会找事务所,有时就是出现了争议或疑难点。企业不知道,应该怎么处理,才算合法合规;不知道怎么处理,才能通过审核。

这时,事务所根据争议处理经验,可以解决这些疑难事项。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,以及特殊情况处理。这是最有含金量的部分,是企业不具备,而事务所具备的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以往,参加招投标时,金额很低,这时,就可以向客户收更高的费用,解决他们的问题。这也是公司执着于,招投标的原因之一。是一次对公司很好的宣传,也是一次锻炼队伍、涨经验的机会。

第一天开工,很多公司都要求人员到齐,还会发红包。秋实不同,他们连考勤都没有。日常工作中,很多人都在项目上,办公室里人不齐全,是常态。一整天,办公室里都很安静。姜嫽完全沉浸在课件制作中,今天的效率很高。

下午四点钟左右,办公室里就剩下四个人了。领导们已经走了;有的同事回老家,要过两天才回来;有的同事借故见客户,提前回去了。只剩下前台小赵,一组的冯老师、谢苒,还有姜嫽。

姜嫽从自己办公室出来,找前台小赵,领二支水笔和一盒回形针。

“姜嫽,来”谢苒在坐位上,跟她招了下手。冯老师站在她坐位旁边,跟她聊天。

姜嫽走过去。这时,她才发现,大办公室里,就剩下谢苒和冯老师了。

谢苒拿了一袋牛肉干,递给姜嫽。“尝尝,我妈做的。”

“你妈会做牛肉干?”

“嗯,每年都做,这是过年做的。”

“人都走啦。”

“是啊,都回去了,就剩咱们四个了。”谢苒环顾了一下办公室。

“聊啥呢?”

“在聊,我代账的一家公司。”冯老师说。

“不一般哦。”谢苒说。

冯老师继续讲述“当时,领导拿来上千万发票,让我验证。还必须到大厅去验证,不能在企业电脑上验证。我每个月都去这家企业,在电脑上验证,很方便啊,但是领导不让。最后两个月,我说什么都不肯,他们就找了钟晓雅。我以为,都是钟晓雅验证的,刚才,才知道,其中一个月,是谢苒认证的。”

谢苒脸上,有些不悦。“我当时,以为是帮林总一个忙,就去大厅了。刚才跟冯老师聊天,才知道是这么回事。”

姜嫽知道这个事情,之前跟高越、钟晓雅去鹏程食品时,她们俩提到过。

“为什么说,来历不明?”姜嫽一直好奇,这个对于他们来说,烫手的发票。

“这家公司叫‘盎然’,是他们集团里,为另一家准备上市的子公司,洗白用的。也就是说,准备上市的公司,不能做的账,都由这家‘盎然’来做。时间长了,这家‘盎然’出现了,上千万的合规成本票据亏空。我从林总跟‘盎然’领导的谈话间,听出来。这些票据,好像是由我们提供,这也是跟‘盎然’收很高费用的原因。人家公司不缺财务,让我代账半年,就是为了消化这些的。如果我在他们公司电脑上认证,他们就说不清楚了。必须让我去大厅验证,万一以后出了什么事情,就是我们的事情啊。我觉得这些票据来历不明,最后两个月,我说什么也不肯干了。”

“我们提供的?”姜嫽吃惊不小。

“对。”

“然后,就让我和钟晓雅去了。当时,我俩都不知情,这不,事后听冯老师说起,才知道原委。”谢苒说。

“照理说,应该是卫老师找你们,为什么是林总找的?”

姜嫽这么一问,谢苒也有点疑惑。“谁知道呢?也许卫老师,也不愿意呢?”

“你是林总招进来的吧?”冯老师问。

“对啊。”

“你和钟晓雅,都是林总招进来的,你们的主要项目,也是林总给的。所以,找你们呀。”冯强在公司二十多年了,对于谁是谁的人,这些领导之间的微妙关系,他最敏感。

“就因为这个?”谢苒还是不太理解。

“对。”

“那还是少来找我吧,我不想哪天,就进去了。”谢苒的风险意识很强,不合规的事情,她一点都不想沾边。“冯老师,以前,公司这样的事情,做的多吗?”

“以前,野蛮生长时代,是有啊。可现在,大环境越来越规范,管的越来越严。领导们的思路,没转换过来。”

“可林总,是新来的呀?”谢苒问。

“她跟周董他们的经历差不多,整体做事和理念上是一样的,换汤不换药,没太大区别。老板,肯定也要找,自己看得上的人,来当这个总经理。”冯老师熟悉周董他们的做事风格,跟林枫接触下来,很快意识到,他们差不多。

这时,姜嫽有些担忧地说“现在大环境不一样了,监管越来越严,不能用老一套。市场变了,客户变了,我们也得与时俱进的变,才行啊。公司高、中、低档业务都有,其实,我们的发展空间,挺大的。”

“哎哟,你没看老板也想变吗?只是力不从心,各有各的想法,他能维持现在的局面,已经不错了。不然,早散架了。对于他们来说,谁能接来大单,谁就是大爷。哪还管那么多,风险不风险的。适当的风险,他们能接受,心里有数。”

“那……你最后两个月,不是也不肯干了吗?”谢苒说。

“他们不怕,我怕啊,哈哈哈……”冯老师大笑起来。

“我也怕。”

风险承受能力呢,可分为保守型、谨慎型、稳健型、进取型和激进型。领导和领导之间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,比如,李琳、陈征,偏谨慎型。员工和员工之间的风险承受能力也不同,新员工们,偏向谨慎型。

这个问题,怎么处理呢?像高越一样,离职?像现在的自己一样,忍着?姜嫽多么希望,公司用好这个二十多年的品牌,把眼光放长远一些,做真正的实力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