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空子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太阳落山后,天色暗淡下来。远处几间平房,升起了炊烟。归家的人们,加快了脚步,咯吱咯吱的踩雪声,伴着呼啸而过的西北风。
“冻坏了吧,今天,天儿还行,要是前几天,得把你们冻个好歹。”奶奶正要起身,从爷爷的茶壶里,给她俩倒茶。奶奶腿脚不太好,每次起身,总要不自觉的扶一下桌角或沙发扶手。俩人个赶紧让奶奶坐下,走到茶几旁边,自己倒了两杯热茶。
姜嫽和薇薇,边用茶杯捂手,边倚靠在暖气上。“还行,穿的厚。我们把最厚的衣服,都穿上了。看,比你们穿的多。”姜嫽把羊毛衫撩起来,让奶奶看,里面还穿了厚厚的保暖内衣。
“我也穿了,出门时,还套了一件奶奶的马甲。”
“你们倒是知冷知热。”
这时,姜嫽和薇薇才觉得,渴的要命。咕咚咕咚两大口,就把茶水喝完了。
爷爷看她们这副喝水的样子,赶紧说“慢点,慢点,茶烫不烫?”
“不烫,爷爷,刚刚好。”
虽然,爷爷、奶奶年纪大了,但是,一直有看书看报的习惯。这些年,眼神愈发不行了,他们就开始听书。都是些历史书籍、评书、相声什么的,新闻也天天看。别看快八十了,但精神头很好。初三,就是爷爷的八十大寿。
厨房里,妈妈跟姑姑、大娘、大爷,忙着做年夜饭。大爷是主厨,最爱吃的姚诺,做菜水平也不错。每每家里聚餐,大爷和姚诺,是最佳拍档,妈妈她们,反而成了打下手的了。大家各有分工,姜嫽和薇薇,每次都负责洗碗。
姜嫽和薇薇,坐在茶几前嗑瓜子。“瓜子挺香,但是没有小时候,刚炒出来的好吃。”
“是啊,那时在太爷爷家的老房子,都是自己炒。”
“大哥炒的最香。”
“是啊,大哥火候掌握的好。”姜嫽想起,太爷爷家的老房子,春天。小院里有粉色、紫色的牵牛花,还有碧绿的小菜园;冬天,有温暖的火炕。
电视里,春节序曲响起,年味更浓了。热气腾腾的年夜饭端上桌,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,边看春晚,边絮叨着家长里短。人间烟火气,最暖凡人心。
饭后,姜嫽和薇薇在厨房里洗碗时,妈妈她们,已经把饺子馅、面板、擀面杖等一切家伙事,摆上了桌。守岁,十二点吃饺子,是这里过年的习惯。
小时候,总是吃不下这顿饺子。因为八点多,刚刚吃完饭,还没消化完,就要再吃一顿。那时,妈妈左劝右劝,哪怕吃一个也行。实在吃不下,就多蘸点醋,总之,吃下去算数。所以,小时候记忆中十二点的饺子,永远都是吃一个或二个。
薇薇在南方工作两年了,最想念的,就是家中的饺子。那时,吃不下,现在,想吃的时候却吃不到。“还记得,小时候,三十晚上吃饺子吗?”
“记得,那时,每次勉强吃一、二个。还有,你妈总在创新,什么蒜苗馅,西红柿馅,茄子馅,豆角馅,有时好吃,有时不好吃。”哈哈哈……俩个人一阵大笑,笑那时的窘态,笑曾经的自己。
每次回家,大家凑到一起,聊现在的工作,还有聊不完的小时候。虽然经常聊,但每次都说个没完没了。当以往的现实,变成了回忆,离家后的孩子,才更想家。
外面的鞭炮声越来越大,十二点快到了。大哥带着弟弟、妹妹,到楼下的空地上,放鞭炮。老婶站在旁边,给他们录视频,留着给爷爷奶奶看。老人们,在楼上看着。震耳的鞭炮声,点亮夜空的绚烂烟花,一年中最隆重的夜晚,用鞭炮声辞旧迎新。
除夕过后,走亲戚拜年,样样不落。
初三,临近中午,一大家子人,赶往饭店。本来大爷想把各路亲朋好友,都请到饭店,请主持人,大办特办一场。但是,爷爷不喜欢,这么兴师动众。还是一家人,聚一聚就行。于是,大爷安排了小城里的老饭店,他们家的东西最正宗。每次回老家,必定要来这里吃一顿,每次必点,最爱的锅包肉和鱼香肉丝。虽然,这些菜,外地也有,但都比不上,家乡的味道。
冬日的阳光,透过窗玻璃,照进屋内。原本就有暖气的包间,更热了。儿子、儿媳、孙子、孙女们,给爷爷祝寿,说说笑笑,热热闹闹,温暖无比。
姚诺工作的城市,离爷爷家不远。他说“今年的惊蛰,回来给爷爷翻地,种庄稼。”
大爷和老叔也说“我们一起过来,种菜。”
服务员把早早预定好的巨型蛋糕,推进包间。给爷爷唱生日歌的时候,爷爷眼睛微红,但笑容依旧挂在脸上,奶奶拍了拍爷爷“来来来,切蛋糕。”爷爷切了第一刀,大家一阵欢呼。蛋糕香甜,心里也很甜。
午饭后,姜聊和薇薇,没有立刻回家,俩个人又去逛大集。午后的阳光,在白雪的映衬下,格外刺眼。冷冽的空气,灌进呼吸道,能感到一股凉气,吸进了肚子里。俩个人把围巾,上向拽拽,挡住口鼻。走着走着,看到了一家熟悉的老铺子。两个馋猫,赶紧跑进这家熟食店。一进门,就被香喷喷的烧鸡、熏猪蹄、酱猪肘、酱牛肉等,吸引的移不开眼。每样都买点,给爸爸他们当下酒菜。
在集市上逛了一圈之后,俩个人连车都不想坐,就想在这冰天雪地里走一走。花了半小时,才走到家。
初六,新年接近尾声,姜嫽、薇薇、大哥,还有弟弟,陆续回各自工作的城市上班。小城里的多数年轻人,像他们一样,外出谋生。家里人,塞了大包小包的家乡特产,让带回去。姜聊的爸爸刚退休,不再需要,急着返岗了。爸妈要在爷爷奶奶家,待上一段时间,再回春华市。
走的那天上午,姜聊和微微,再次来到爷爷的菜园。“什么时候,春天回来,一起帮爷爷种菜。夏天回来,再看看豆角架上的蜻蜓。”
“那……说好了,一起回来。”
回程,姜嫽没坐飞机,选择了火车。她觉得,在火车上放空、悠闲的看风景,是一种解压。
列车一路向南,从皑皑白雪和枯草的山坡,到大片大片的高粱地;从青草发芽的山坡,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农田。列车越开越远,后面是家乡的亲人,前方是那个繁华忙碌的城市。当看到白屋黑顶的农家小楼,还有楼前的水塘时,离春华市,已经不远了。
这个年,就这么结束了,心还在故乡,人已在异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