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零零八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王政兴并未否定杨九狼的说法,而是转而问道:
“那依杨族长所见,这百废待兴的边荒县,该如何着手,方能尽快恢复元气,让百姓得以安生?”
杨九狼没有立刻回答,目光扫过桌上的菜肴,似乎在整理思路,他知道王政兴最关心的是什么——稳定,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发展。
而稳定的根基,永远是农业。
“大人,草民以为,无论何时,‘农’乃国之本,不可动摇。”
杨九狼首先表明立场,迎合了王政兴以及这个时代主流的价值观。
这让王政兴的表情明显放松了一些。
“故而,这第一条,便是要‘固本’。”杨九狼伸出一根手指:
“当务之急,是尽快恢复农桑。其一,是兴修水利。这次水灾,毁了不少沟渠堤坝,若不及时修复,灌溉便成了大问题。”
“其二,是改良农具。”杨九狼继续说道:
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如今百姓耕作,多赖祖辈传下的老旧器具,效率低下。
若是能推广些更省力、更高效的农具,提高播种、收割的效率,同样的田地,同样的劳力,产出或许就能多上几分。”
他这话,隐晦地指向了自家作坊的技术潜力。
王政兴听得连连点头,这些都是正统的富民强农之策,虽然不算新奇,但确实是眼下最该做的:
“嗯,兴修水利,改良农具,此乃正理。”
“其三,”杨九狼话锋稍转:
“便是设法寻觅、培育高产的粮种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也养一方粮。咱们边荒县地处偏僻,或许山林之中,就藏着些耐旱、耐涝或是产量惊人的好种子。
官府要设立相关曹司,比如农经院,进行选种、育种,一旦有所得,便大力推广。长此以往,才能保证粮食高产。”
“其四,”杨九狼看了王政兴一眼,语气放缓:
“在保证口粮足够的前提下,是否可以因地制宜,鼓励百姓种植些高价值的经济作物?比如某些药材、或是能用于纺织的麻类、染料作物等。
这些东西,或许不能直接填饱肚子,但都是手工业所需的原材料,能换回实打实的银钱,让百姓手里有余钱去购买其他所需,也能促进地方的货物往来。”
王政兴眉头微不可查地一蹙。
在这吃不饱的年代,粮食才是根本,种植经济作物,会不会占用和挤压粮食的空间?
但他没有立刻反驳,示意杨九狼继续。
“大人,这第一条‘固本’之策,说到底,是让百姓有饭吃,有地种,心能安下来。”说到这里,杨九狼先来一个阶段性的总结。
“嗯,杨族长所言甚是。”王政兴表示赞同,“农为邦本,本固邦宁。这几条,本官会着重考虑。”
杨九狼先用第一条与王政兴达成了共识,这才继续说道:“这第二条,草民称之为‘通脉’。”
“通脉?”王政兴饶有兴致地重复道。
“正是。”杨九狼点头:
“大人请想,咱们边荒县地处偏远,山多路险。村与村之间,乡与镇之间,往来多有不便。货物运不出去,外面的东西也运不进来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