迦南小说网

第六十二章 外国友人【1 / 1】

躺平的咸鱼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“可不是嘛,”陈守信叹了口气,“本来说好给肉票和缝纫机票的,结果现在”

他故意没说完,但老李已经听明白了,这种事在厂里不是第一次发生,但每次受害的都是普通工人。

陈守信从轧钢厂大门出来时,天色已近黄昏。他抬头望了望渐暗的天空,想起周大勇说起家里的事时那副欲言又止的模样,心里泛起一丝涟漪。

寒风裹挟着零星的尘土扑面而来,他裹紧了身上的外套。这个季节的风已经带着刺骨的寒意,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些还在寒冷中挣扎的人们。

“周大勇家的老太太”陈守信喃喃自语,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将自己的被褥改小给刚出生孙子的老人形象。那份刻进骨子里的疼爱,让他想起了自己的奶奶。

记忆中,奶奶也是这样一个不善言辞却处处为子孙着想的老人。每到冬天,她总会把最暖和的位置让给家里的小辈,自己却缩在屋子的角落里。

“先去趟澡堂子。”陈守信拍了拍身上的工业粉尘,转身朝着街角的公共澡堂走去。

推开澡堂的门,扑面而来的热气让他的眼镜瞬间蒙上了一层白雾。更衣室里,几个刚下工的工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。

“听说最近物价又涨了?”

“可不是嘛,我家那口子天天念叨着要囤点米面。”

“这年头,攒点东西傍身总没错。”

陈守信一边解着扣子,一边听着周围的议论声。他知道,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,每个家庭都在为生计发愁。而周大勇家的情况,恐怕比一般人家还要艰难几分。

热水从头顶浇下,他闭上眼睛,任由温热的水流冲刷着疲惫的身体。水汽氤氲中,周大勇说话时的神情又浮现在眼前。

“家里老人身子骨不好,这天一冷,就咳得厉害”周大勇的话语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担忧,“前几天下了场雨,屋顶还漏水,老人家的被褥都湿透了。”

陈守信睁开眼,水珠顺着脸颊滑落。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票据,这些是从山洞里找到的。虽然自己不缺布料和棉花,但直接买成品棉大衣对老人家来说更方便些。

换上干净的衣服,他骑着自行车朝百货大楼驶去。街道两旁的梧桐树已经开始落叶,枯黄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儿,像是在演奏一曲萧瑟的秋歌。

百货大楼前停着零星几辆自行车,他找了个空位锁好车。推开沉重的玻璃门,一楼的柜台前排着长队,有人在买糖果点心。

“糖果也买些吧。”陈守信掏出票据,排在队伍后面。这些票据虽然是意外所得,但既然到手了,不用白不用。

买完糖果,陈守信顺着楼梯往上走,四楼的布局很有意思。中间是宽阔的楼梯,将整层楼一分为二。左边是男装区,右边是女装区,每个区域都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成衣。

陈守信漫无目的地在各个柜台间穿梭,经过药品柜台时,他的脚步顿了顿,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,他买了一包泻药。

【等着吧,吴主任。】陈守信低声说道,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。

刚付完钱,一阵嘈杂的声音忽然传来,他循声看去。

“i want this one! this size!”只见一个外国人正指着柜台里的棉大衣,激动地比划着,他的脸涨得通红,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。

“对不起,我真的听不懂”柜台后的女售货员一脸为难,手足无措地看着眼前的外国人。

“size! this size!”外国人的声音更大了,引得周围的顾客纷纷侧目。

陈守信走近一看,发现是一群外国人正在跟售货员沟通,他们的穿着打扮很是讲究,看起来像是来参加什么重要活动的。

“需要帮忙吗?”陈守信用标准的英语问道。

几个外国人眼前一亮,似乎看到了救星。

“oh, thank god!”一个高个子外国青年激动地说道,“终于遇到会说英语的了!”

“我叫汉密尔顿,这些都是我的朋友。”他指了指身边的同伴,“我们想买些棉衣,但实在说不明白。”

陈守信点点头,转向售货员:“这位同志,他们想买棉大衣,需要看看不同尺码的。”

售货员如释重负地笑了:“真是太感谢你了!我叫赵芸。”她赶紧从柜台里拿出几件不同尺码的棉大衣。

在陈守信的翻译下,购物进行得很顺利。

“这件深蓝色的怎么样?”陈守信指着一件样式简约的棉衣问道。

“perfect!”一个叫布莱克森的外国人兴奋地比划着,“这个尺码正好合身,我还想再买一件小一号的带回去给弟弟。”

陈守信将要求转达给赵芸,她立刻去找合适的尺码。

“你的英语说得真好。”赵芸一边找衣服一边说,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,“在哪里学的?”

“自学的。”陈守信笑了笑,没有多做解释。

这时,布莱克森突然用佛罗里达州的方言说了句话,语速很快,带着浓重的南方口音。

陈守信不假思索就用相同的方言回应,语气自然,发音准确,似乎就是个地道的南方人。

“天哪!”布莱克森惊讶地瞪大眼睛,“你连这个都懂?这可是我们当地很特别的方言!”

“我对美国南部的方言有些了解。”陈守信谦虚地说,眼中带着一丝笑意。

一旁的威廉姆斯也凑了过来,用卡津方言试探性地说了几句,这种方言更加冷僻,就连美国人中也很少有人能完全掌握。

让所有人惊讶的是,陈守信同样能够流利地回应,甚至还纠正了威廉姆斯的一个发音错误。

“这太不可思议了!”威廉姆斯激动地说,“你一定在美国待过很长时间吧?”

“没有,只是对语言比较感兴趣。”陈守信淡淡地说。

几个外国人围着陈守信,聊得热火朝天。从美国的地方文化到各种方言特点,陈守信对答如流,展现出惊人的语言天赋和知识储备。

赵芸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。这个年轻人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,居然连美国的地方方言都懂,而且对美国文化如此了解,简直太神奇了。

“你从哪儿冒出来的?”赵芸忍不住问道,心想他一定是个大学老师或者研究所的工作人员。

“红星轧钢厂三车间。”陈守信平静地回答。

赵芸愣住了,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。她怎么也没想到,眼前这个能说一口流利英语,懂得各种方言的年轻人,居然只是个普通工人。

通过交谈,陈守信了解到这群外国人是来参加国庆庆典的。他们本该有向导陪同,但因为临时有事耽搁了,他们就自作主张出来逛街。

“真的很感谢你帮我们。”汉密尔顿真诚地说,“如果不是遇到你,我们今天的购物计划就泡汤了。”

“举手之劳而已。”陈守信笑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