迦南小说网

第577章 殖民同化的最新成就【2 / 2】

葡萄无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,国内人口的流动,也是大楚帝国有意引导的方向,就比如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地区,政府都出台了不少优惠垦殖政策。

白送田地是不可能的,但是在移民安置贷款,婚育贷款和其他优惠政策方面,都有很多吸引人的规定。

正是在各种政策的引导下

来自本土各岛移民的人口,再加上每年从北方大陆引入的移民人口,重点就安置在原荷占区,成为该地区人口强劲增长的最大保证。

4年增长近400万华裔移民人口,建立了多达330余万个华裔家庭,那就是660多万的社会人口。

除此之外

该地区每年还对外输送一定数量的马来土著妇女,从前几年平均七八十万人,到去年降低到36万余人,今年估计20万人的规模都悬得慌。

在几乎耗尽爪哇岛土著妇女资源的情况下,当地土著人口也呈现断层式的下跌。

从从第二次东印度战争开始时期的2300余万,到如今不足600万,实现了惊天逆转,这也极大的压缩了马来土著人口生存空间,大多处于一些偏僻和不发达地区。

这2300万人口中的半数是各个年龄阶层的马来土著妇女,年轻妇女通过这几年的内部分流,几乎消化的七七八八。

这有力的扭转了大楚帝国男女比例失衡的严重问题,增强了人口可持续发展,对社会稳定和治安都是一大贡献。

政府得了钱,得了税收,普通单身华人男士得了老婆,成立了家庭,完成了华人一辈子孜孜以求的开枝散叶梦想,可谓皆大欢喜。

按照“人尽其力”的原则,一些年纪较大,过了生育期的土著妇女,大多被安置在农场和种植园中,凭借双手辛勤劳动换取温饱。

总的来说,这样的安置比较有温度,不会引人诟病。

土著男性大多安置于大楚帝国遍及各地的几百处矿山,或是大型基建工程项目上,比如码头,铁路,桥梁,水坝等等,用于完善大楚帝国基本设施建设水平。

在原本就较高的基础上,更进一步。

这四年来

每年从原荷占区对外输出的男性苦役犯就超过百万规模,在加里曼丹岛,香格里拉岛和本土三岛的很多工程项目和矿山中,都有这些马来苦役犯的身影。

这些马来苦役犯极大填补了底层劳动力缺口,在大楚帝国经济大发展的时代,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,这一点贡献不可抹煞。

剩下的还有六百多万东印度群岛土著人口中,受到管制的超过一半,日夜奋战在爪哇岛和苏门达腊岛的矿山和建没工地上。

其他的以老弱病残和偏僻乡村的漏网之鱼为主,还有相当规模的未成年土著儿童,仅这一部分就超过170万人。

随着时间推移,这些土著儿童逐渐成长。

举凡年满13岁的土著少女就被遴选出来,年轻漂亮的或是向岛外输送,姿色较为平庸者大多进入本地城镇中,成为新进入华人移民选择的对象。

因为后继无人,导致这一人口群体的迅速缩减,也是1905年度向岛外输送不会超过20万人口的主要原因。

据预计

到了1906年度,这一数字还将巨减一半。

年满13岁的土著少年同样离乡,这是新一代的牛马,将会在矿山和城镇建设队中度过余生,那没什么好说的。

也就是再有几年功夫,剩下的土著人口群体就会被消化殆尽。

在整个镇压和奴役的殖民过程中,没有大规模的屠戮,没有动辄砍手砍脚的血腥惩戒,也没有割头皮那样的残忍,采取的是相对温和的方式。

即便是那些贬入苦役营中的东印度群岛土著,在一天的辛苦劳累下,表现出色也能填饱肚子,虽然吃的东西比牲口还不如。

在大楚帝国,粮食从来不缺。

只是为了降低成本,惩戒总署习惯性的会在苦役犯的窝窝头里,混杂大量的海带,海藻之类的东西,以减少食物支出。

味道不怎么样,但营养是够的。

在长期奴役的情况下,一般的青壮年土著苦役犯也就是撑个七八年到十来年,基本上就油灯耗尽,尘归尘,土归土了。

能够在苦役营中撑上十几年的都是老油条,可那又怎么样呢?

为了减少苦役犯的暴动,惩戒总署还实行了很多人性化政策。

比如将一些年老体衰的土著妇女,安置在一些矿山和大型乡镇左近,专门供表现出色的苦役犯发泄过剩的精力,美名其曰“休养中心”。

这些得到奖赏的苦役犯凭票入场,还能在休养中心吃一顿好的,也就是带肉汤的米饭,数量管够。

就像在即将吹爆的气球上戳一个洞,或者即将被冲垮的堤坝开一个口子,将积蓄起来的反抗动力大幅削减。

这有效的降低了被奴役的土著人口发起暴动,自残和内讧的几率,维持长久的治理秩序。

温水煮青蛙,不外如是。

在殖民同化这一领域

大楚帝国若是称第二,那还真没有谁敢于称第一。

大楚帝国皇帝郑国辉也颇为自得,他估计再有15年的功夫,就能彻底完成“腾笼换鸟”政策,实现人类有史以来的伟大创举。

到那个时候

就可以将“腾笼换鸟”政策丢进历史的垃圾堆,顺应历史潮流,对这一阶段性短视政策进行批判,倡导多民族多文化的百花齐放政策,发展极具东印度群岛特色的楚国文化。

这其实就是蒙着一层东印度群岛特色外皮的新文化运动,由一群华人扮演那些消失在历史上的土著部族歌舞文化,点缀大楚帝国的繁盛而已。

不同的历史时期,要有不同的政策才行。

就像现在这个时期,在大楚帝国境内已经出现来自欧洲的民族意识觉醒浪潮,通过通讯社,报刊,书籍等各种方式强化民族认知,唤醒沉睡中的民族意识。

大楚帝国宣传部秉承着皇帝的旨意,对此不加干涉,因为帝国内部的那些土著不足已经赶不上这波了。

再过个十几年,大楚帝国全境华裔人口都占据了九成以上,实现从中到一的大一统,那当然要强化民族意识了。

这非但不会造成大楚帝国的分裂,反而会强化大楚帝国民族和国家版图统一的认知,对皇家统治有益无害呀。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