迦南小说网

第513章 东港【3 / 3】

葡萄无牙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楚王郑国辉等人视察了甘蔗田之后,又到附近的村落探访一二,进入了华人种植园主家中做客,体会东港当地的风俗人情。

在这些东港附近的乡镇

给人的印象就是庙宇多,宗族祠堂多,孩子多,村镇建设已经有一定的水平,土坯茅草房极少了。

可砖瓦房也不多,当地最流行的还是木质房屋。

毕竟地处热带雨林地区,周边到处都是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,木材易得,建造成本低廉。

东港周边的木质房屋大多是吊脚楼,最下面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水泥柱子,离地约有1米至1米2高,在这基础上搭建木质框架,修建出吊脚楼。

当地气候潮湿而多雨,用水泥柱子架起来的吊脚楼,使用寿命长,不易返潮,居住舒适,非常适合这种热带环境。

很多种植园主和农户,用竹篱笆将吊脚楼下面悬空部分围住。用来饲养鸡、鸭、鹅和山羊,甚至有人用来养猪。

这样环境虽然糟糕了些,但确实很实用。

村子里孩子多也是最直观的感受,车队抵达后,孩子们就一窝蜂的涌上来,叽叽喳喳的满脸兴奋,一点都不怕陌生人。

从村民口中得知

每家有个三四个孩子都算少的,每户有七八十来个孩子很常见。

热带地区成长起来的孩子们衣着都差不多,一件短裤,一件短褂就齐活儿了,穿鞋的倒不多。

很多男孩子都打着赤膊,身上滚了一身泥水,有些稍大的孩子手上拿着草绳,草绳上拴着活蹦乱跳的鱼。

孩子们虽然变成了泥猴子,可身体却健壮有肉,想来也不缺一口吃的。

据东港知府王继田介绍

这些周边村镇的华人移民,大多自发的形成规模不一的蔗糖种植园,拿出自家的田地和劳动力参股,集中经营。

这甘蔗种植活儿可不少,一户两户的单打独斗,根本干不过来,从种甘蔗,田里养护,分苗。

到四个多月时,甘蔗苗长到一人多高,还得用甘蔗叶捆扎,搭架子,再到成熟时收割。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。

仅运输这一项,就不是一家一户能够完成的事儿。

所以,这些华人种植户们自发的将田地拿出来,合并成立甘蔗种植园。

田亩折算成股,牛马牲口大车折算成股,成年男人壮劳力也折算成一股,女人和半大孩子折算成半股。

在政府那里注册后,这么一个种植园就算成立了。

正因为这样的原因,东港这边乡镇的华人村民很抱团,也很齐心,种植园就是主要的收入来源。

养点鸡,养点鸭,养点猪牛羊啥的,顶多算是副业,手里多一些活钱使。

至于村里那些不愿意参加种植园的农户,大多在自家的田里种植稻米。

在缴纳完每季的税收后,除开自家吃用,多余的还可以卖给种植园。

这些参与种植园的农户吃粮食,都是由种植园出面,统一在村里或者邻村购买,按照每家的人口发放。

这些粮食钱,从每个种植户的分红中扣除,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。

在东港几天时间里

楚王郑国辉的车队跑遍了周边的六个县,总体感觉靠近东港的县富裕街,偏远的县贫穷些。

如今的东港府,每个县都有糖厂,能够就近收购,加工甘蔗,利用内河水路运输到东港码头。

从这里装上大型海轮,启航驶向遥远的北美和欧洲市场。

虽然每个县有差异,可总体来看还不错。

只要不懒惰,这里的华人村民大都能够吃得饱,树上的果子,水里的鱼,家里养的家禽家畜,怎么都能混个肚子圆。

这就是热带地区的好处,地里不管种什么,绿叶蔬菜基本上是一个月一茬,粮食一年三熟,种几棵果树尽够自家吃了。

除了城里,热带水果这玩意儿也没人买,以后家家户户都有。

生活安逸轻松,没什么太大压力。

闲暇时,待家里没事儿,可不就使劲造娃吗?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