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不了a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“救命!箭箭穿过去了!”
惨叫声此起彼伏。崔成德转头看见一个年轻士兵跪在地上,胸前插着三支箭——最外层的铠甲像纸一样被撕开,中间那层棉甲也没能挡住箭势。少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,瞳孔却已开始涣散。
“火器营!放!”
后排传来开火的命令,随即是此起彼伏的炸膛声。崔成德看到一团火光爆开,三个火铳手顿时成了火人。侥幸击发的鸟铳也准头全无,铅子像撒豆子般四散。刺鼻的硝烟混着血腥味弥漫开来,呛得人喘不过气。
“杀!”
建州铁骑已冲到五十步内。崔成德举起三眼铳,扣动扳机的瞬间,枪管突然炸裂!滚烫的金属碎片扎进他的脸颊,鲜血顿时模糊了左眼。剧痛让他眼前炸开无数金星,但他仍死死盯着敌军。
“大人小心!”
赵德勋的惊呼声中,崔成德感到胸口遭到重击。他低头看见一支箭插在胸甲上——第一层甲已被射穿,第二层勉强卡住了箭头。但第三支箭接踵而至,这次他清晰地听到了铁片碎裂的声音。冰凉的箭头没入血肉,如同插进朽木般轻易。
“总兵大人!”赵德勋想扶他,却被一支重箭射穿咽喉。副将瞪大的双眼还带着未尽的担忧,身体却已直挺挺倒下。
崔成德挣扎着站起来,发现阵线已经崩溃。穿着劣质铠甲的士兵成片倒下,他们的血在雪地上汇成小溪。几个侥幸未死的火铳手正用枪托搏斗,但建州兵的重刀轻易就劈开了那些薄铁片。刀刃落下时,劣质铠甲发出的不是金属碰撞声,而是类似瓦片碎裂的脆响。
又一支箭射中崔成德的腹部。这次他清楚地感受到铠甲像蛋壳般碎裂,箭矢毫无阻碍地钻入内脏。他吐着血沫倒下时,看见最后一个穿着戚家军老甲的亲兵被三把长枪同时刺穿——但那副老甲居然没被捅破,只是凹陷了下去。老甲上的鱼鳞纹在血色中依旧坚韧,与周围成片破碎的劣质铠甲形成刺眼对比。
雪又下了起来。崔成德仰面躺在血泊中,望着灰蒙蒙的天空。恍惚间,他仿佛看见戚少保站在云端,失望地摇头。那些曾经威震四海的戚家军战魂,此刻正随着这片破碎的铠甲一同消散。
“末将愧对”崔成德吐出最后一口气,眼中的光芒渐渐消散。在他凝固的瞳孔里,倒映着无数明军士兵被屠戮的场景。他们的铠甲像纸片一样被撕开,就像这个曾经强大的帝国正被贪婪从内部蛀空。纷飞的大雪覆盖了战场,却盖不住那些劣质铠甲上的斑斑锈迹——那是用将士鲜血凝成的耻辱印记。
第四章:铁证如山
北京城,光禄寺后衙。鎏金兽首衔环的朱漆门虚掩着,魏进忠半躺在紫檀木榻上,指尖反复摩挲着新得的和田玉镇纸。羊脂般温润的玉面映着摇曳的烛火,他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纹,忽然听见廊下传来急促的脚步声。
\"大人!\"师爷撩起狐裘帘幕,额头沁着薄汗,\"辽东急报!\"
魏进忠动作一顿,玉镇纸在掌心转出一道冷光:\"什么急报?\"
\"有人送来密折,说崔总兵战前身藏\"师爷压低声音,凑到他耳边耳语。
\"什么?辽东来的密折?\"魏进忠猛地坐直身子,脸色瞬间变得铁青。片刻后又恢复镇定,嗤笑一声,\"李侍郎怎么说?\"
\"李大人已经扣下了。\"师爷递上一封火漆封印的密信,\"不过那崔总兵死前,似乎把咱们料场的账册\"
\"哐当\"一声脆响,玉镇纸重重砸在青砖地上,裂成两截。魏进忠脖颈青筋暴起,抓起案上的狼毫笔狠狠折断:\"立刻派人去辽东!所有账册全部\"话音戛然而止,他眯起眼睛,在屋内来回踱步。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,像条扭曲的毒蛇。
\"不。\"他突然冷笑出声,拾起断玉在指间敲打,\"先给兵部递个条子,就说浙兵营轻敌冒进,当追究主将之责。\"
\"可崔总兵已经\"师爷面露难色。
\"正因为他死了,才好把罪责都推给他!\"魏进忠将断玉狠狠甩进火盆,迸溅的火星映红了他扭曲的脸,\"那些贪墨的银钱、倒卖的军械,全说成是他监守自盗!至于那些账册\"他凑近师爷耳畔,吐字如毒蛇信子,\"就说建州军劫营时烧了。\"
师爷连连点头,退出门时瞥见魏进忠正对着铜镜整理官服,脸上已换上春风得意的神情。鎏金烛台上的火苗忽然窜高,将案头未及收起的密信边缘燎出焦痕——那上面赫然写着通州码头的军械交易明细。
窗外,暮鼓声沉闷地回荡在紫禁城上空。西华门的宫灯次第亮起,照得红墙黄瓦愈发庄严。而千里之外的辽东,朔风卷着积雪掠过尸横遍野的战场。崔成德的尸体被草草抛入万人坑,冻僵的右手仍死死攥着半本账册,泛黄的纸页上,\"魏进忠李侍郎\"等字样在血渍中若隐若现。这本浸透血泪的铁证,最终成了大明军事腐败最尖锐的讽刺注脚,却无人再能揭开它的真相。
通州码头,三艘满载\"铜包铁\"的货船趁着夜色起锚。船舷上的铁链发出刺耳的吱呀声,混着江水拍打声,如同大明王朝腐烂的骨骼在黑暗中呻吟。
2 贪腐的链条
第一章:晋商的账本
山西太原,寒风卷着黄土拍打着青砖灰瓦。李府门前,锦衣卫的绣春刀在暮色中泛着冷光,带队的千户一脚踹开朱漆大门:“奉旨查抄!”
仆人们的惊叫与瓷器碎裂声中,一队锦衣卫直奔密室。当暗格被撬开的瞬间,檀木匣里泛黄的账册倾泻而出,墨迹未干的密信飘落满地。
“大人!看这个!”一名锦衣卫捡起账本,手指因震惊而微微发抖。账册首页赫然写着“万历四十年军备造办细则”,字迹工整却透着阴鸷:“甲胄每减一厘厚度,可多造五领,省银十二两。”
千户翻开内页,密密麻麻的数字触目惊心。原本应按规制打造的三分熟铁甲,实际厚度被削减至二分五厘、二分三厘……每减少一厘,白银流水般涌入私囊。更骇人听闻的是,“铜包铁”替换精铁的记录:“生铁十斤掺矿渣三斤,作价按精铁计,每车获利八百两。”
暗格里的密信更将黑幕层层揭开。晋商李茂才与户部侍郎李守仁的书信中,“魏少卿已打点妥当”“兵部验收睁只眼闭只眼”等语句比比皆是。另有一封盖着光禄寺印信的密函,详细标注着“铜包铁”火器的运输路线与分赃比例。
“把这些全部装箱!”千户脸色阴沉,“这桩案子,怕是捅破了天……”
突然,一名锦衣卫举着残页惊呼:“大人!账册最后一页被撕了!”
众人围拢过去,残页边缘的血迹尚未干涸,一行歪斜的血字触目惊心:“三十七万领甲,领领噬国”。那字迹力透纸背,仿佛书写者用尽最后一丝力气,将满腔悲愤钉入纸页。
与此同时,京城某处密室里,魏进忠把玩着新得的翡翠扳指,听着手下的密报,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他不知道,这些沾满鲜血的账本,终将成为撬动大明根基的致命杠杆。
第二章:户部侍郎的血书
万历四十五年深秋,户部侍郎张维贤的书房里,烛火彻夜未熄。案头堆满了各地军备造办文书,他的手指在密密麻麻的数字间反复摩挲,眉头越皱越紧。
“不对劲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将山西送来的甲胄厚度记录与往年数据对比,瞳孔骤然收缩——原本32毫米的标准厚度,竟悄然降至21毫米!更可怕的是,火器铁料的采购单价离奇暴跌,却无任何品质降级的说明。
张维贤立刻展开秘密调查。他乔装改扮,混入京城军器库,亲眼目睹所谓“精铁”实则掺满矿渣;又暗中联络山西旧部,拿到了晋商与光禄寺的往来密信。真相如一把利刃,狠狠刺进他的心脏:户部、光禄寺、兵部三方勾结,将大明的军备变成了贪腐的提款机。
“这群蛀虫!”他拍案而起,连夜奋笔疾书,将所有证据整理成密折,准备次日面圣。然而,还未等他踏出家门,魏进忠带着锦衣卫已闯入府邸。
“张侍郎,有人弹劾你贪污军饷!”魏进忠冷笑着举起伪造的账本,“人证物证俱在,你还有何话说?”
张维贤怒极反笑:“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!你们以为这样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?”
深夜,张府突然火光冲天。当众人冲进书房时,只见张维贤倒在血泊中,手中紧握着半封未写完的奏折。墙壁上,用血书写的“三十七万领甲,领领噬国”八个大字触目惊心,与第一章账册残页上的字迹如出一辙。
火舌舔舐着满室罪证,却烧不尽那行用血写下的控诉。张维贤至死都不知道,他拼死守护的真相,终将在数年之后,以一种惨烈的方式大白于天下。
第二章:户部侍郎的血书
万历四十五年深冬,户部衙门的油灯在风雪中摇晃如鬼火。张维贤捏着山西布政使司的加急文书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。火盆里的炭灰簌簌掉落,在账册边角烫出焦痕,却不及他眼底燃烧的惊怒炽烈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