迦南小说网

大明锦衣卫65【2 / 5】

汪不了a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\"备马,去北司武库。\"沈墨突然转身,\"带上我的令牌和那套夜行衣。\"

徐驼子瞪大眼睛:\"大人,这太危险了!北司是锦衣卫的地盘,若是被抓住\"

\"所以才要夜里去。\"沈墨已经开始解官服的扣子,\"刘百户死得蹊跷,武库里说不定有我们想要的答案。\"

一个时辰后,沈墨身着夜行衣,悄无声息地潜入了北司武库的后院。月光被云层遮蔽,只有零星几支火把提供微弱的光亮。他贴着墙根移动,避开巡逻的守卫,很快找到了存放查获火器的丙字号库房。

锁是新的,但难不倒沈墨。他从发髻中取出一根细如发丝的钢针,几下拨弄,锁簧应声而开。

库房内弥漫着桐油和铁锈的气味。借着火折子的微光,沈墨很快找到了标记\"葡商壬寅年缉\"的木箱。箱上的封条完好,但当他掀开箱盖时,里面空空如也——本该存放的十二支火绳枪不翼而飞。

\"果然\"沈墨的指尖抚过箱底的灰尘,那里有几个清晰的手指印,很新。他正欲进一步查看,突然听到外面传来脚步声。

沈墨迅速熄灭火折子,闪身躲到一排木箱后面。门被推开,两个锦衣卫举着火把走了进来。

\"都检查过了?\"一个沙哑的声音问道。

\"放心,刘百户一死,没人知道那批货的去向。\"另一个声音回答,\"再说,上面有大人物罩着\"

脚步声渐渐远去,沈墨的背已经被冷汗浸透。大人物?什么样的\"大人物\"能让锦衣卫也参与其中?

回到衙门时已是三更天。徐驼子焦急地等在后门,看到沈墨安然返回才松了口气。

\"怎么样?\"

沈墨摇摇头,从怀中取出一块木屑:\"火绳枪不见了。但我在箱底发现了这个。\"木屑上有一个模糊的印记,像是某种徽记的一角。

徐驼子凑近看了看:\"像是像是兵部的标记?\"

\"不止。\"沈墨又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布包,展开后是一片干枯的茶叶,\"箱底还有这个,上好的武夷岩茶,今年贡品,寻常官员根本分不到。\"

两人对视一眼,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骇。案子牵扯的范围,恐怕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大。

次日清晨,沈墨刚用过早膳,衙役就来报说有个小孩送来一封信。拆开一看,只有寥寥数字:\"螺纹向南,命如悬丝。\"

沈墨盯着这八个字,手中的茶杯\"啪\"地掉在地上,摔得粉碎。他想起那些铅弹上的螺纹——全部是左旋,而葡人工坊标准的铅弹应该是右旋。

有人特意定制了这批铅弹。而能命令葡人工坊改变制式的,绝非普通官员。

\"徐伯,\"沈墨的声音异常冷静,\"去查查最近半年,有哪些京官来过广州,特别是与兵部有关的。\"

徐驼子刚要出门,沈墨又叫住他:\"等等,先去趟铁匠铺,找一个叫老赵的铁匠,他曾在葡人工坊做过帮工。\"

\"大人怀疑\"

\"我怀疑我们手上的铅弹,根本不是走私货。\"沈墨的目光落在案几上那七枚铅弹上,\"而是有人特意为这次谋杀准备的。\"

午后,沈墨正在翻阅近年来的火器走私案卷,徐驼子慌慌张张地跑了进来:\"大人,不好了!老赵老赵死了!\"

沈墨猛地站起:\"什么时候?\"

\"就在半个时辰前,说是失足跌入熔炉\"徐驼子的声音发抖,\"但我打听过了,老赵昨天还跟人说过,有官爷找他问过螺纹铅弹的事\"

沈墨的手紧紧攥住案卷,纸张在他手中皱成一团。线索正在一个个消失,就像雪地上的脚印,正在被新雪覆盖。

\"螺纹向南\"沈墨突然想起什么,快步走到案几前,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那些铅弹。在螺纹的凹槽中,他发现了极细微的刻痕——那是一个小小的\"叁\"字。

\"叁\"沈墨的瞳孔骤然收缩。广州官场中,只有一个人会在物品上标记\"叁\"字——兵部侍郎曾叁省,去年冬曾以巡视海防为名来过广州。

而更令沈墨心惊的是,曾叁省的妻弟,正是现任广州市舶司提举,掌管着所有对外贸易

3 兵部急递 1000字

五更梆子刚敲过四下,沈墨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。他披衣起身,指尖下意识摸向枕下的短刀。

\"大人,兵部急递!\"徐驼子的声音在门外发颤。

沈墨拉开门闩,一阵裹着雪粒的寒风扑面而来。徐驼子双手捧着一份火漆封缄的文书,脸色比死人还白。

\"送信的驿卒呢?\"

\"走走了。\"徐驼子咽了口唾沫,\"说是要赶在天亮前回驿站复命。\"

沈墨接过文书,火漆上的兵部印信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暗红色。他眉头一皱——这印色不对,兵部加急文书向来用朱砂调印,鲜亮如血。而眼前这印色暗沉如凝血,更像是

\"陈年血迹。\"沈墨轻声道,指甲小心地挑开火漆。里面没有公文,只有半张泛黄的舆图残片。

当图纸在案几上展开时,沈墨的瞳孔骤然紧缩。这竟是《坤舆万国全图》的南洋部分,但与他见过的利玛窦版本截然不同——海岸线更为精细,岛屿标注用的是二十年前的旧称,最触目惊心的是三条用朱砂勾勒的航线,如同三道血痕,终点都在满剌加(马六甲)。

\"这图\"沈墨的指尖微微发抖,\"在利玛窦献图前三十年就被列为禁物,连司礼监都未必存有全本。\"

徐驼子倒吸一口凉气:\"难道是嘉靖年间那批\"

沈墨没有回答,他翻过残图,背面一行褪色小楷映入眼帘:

\"火龙出水日,白莲照天时\"

九个字如九根钢针,同时扎进沈墨的太阳穴。嘉靖三十五年,白莲教起义席卷东南,朝廷镇压后销毁了所有与之相关的文书图册。而这句谶语,正是当年白莲教起事的暗号。

窗外突然传来更夫的梆子声。三急一缓,节奏怪异。沈墨猛地站起,烛火在他眼中剧烈跳动——这不是寻常更点,而是锦衣卫示警的暗号!

\"徐伯,去后门看看。\"

徐驼子刚离开,沈墨就迅速将残图凑近烛火。在图纸边缘,他发现几个几乎不可见的小字:\"丙午年腊月,香山澳译\"。香山澳正是澳门旧称,而丙午年正是嘉靖二十五年!

一个可怕的联想在沈墨脑中成形:螺纹铅弹、禁图残片、白莲谶语这些看似无关的线索,实则环环相扣。嘉靖年间,葡人初至澳门,与沿海豪强暗中交易,其中不乏白莲教余孽。而如今

\"大人!\"徐驼子跌跌撞撞冲进来,裤脚沾满泥雪,\"驿卒那驿卒的尸体在护城河捞起来了!说是醉酒坠河,可\"

\"可什么?\"

\"尸体右手食指不见了!\"

沈墨的视线立刻落回案几——他方才挑开火漆时,曾注意到封口处有细微的齿痕。现在想来,那是有人用牙齿撕开过火漆,又用血迹伪造了印色。

\"有人杀了驿卒,冒名送来这份"急递"。\"沈墨的声音异常冷静,\"而截去食指,是为了不让我们比对指印。\"

徐驼子浑身发抖:\"谁会这么\"

\"知道我们正在查螺纹铅弹的人。\"沈墨将残图与先前发现的铅弹并排放置,突然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——图上标注的一条航线,正好经过澳门葡人工坊所在的海湾。而那条航线的朱砂标记,颜色与铅弹上的暗红痕迹如出一辙。

沈墨取来铜盆,倒入半盆清水,又滴入几滴白醋。当残图浸入水中时,隐藏的字迹渐渐显现: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