汪不了a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周明远离开后,赵莽呆立在客厅中央,脑海中回响着那些疯狂的理论。他走回电脑前,调出西北第七农业试验基地的资料——那里主要研究抗旱作物,特别是转基因高粱。
赵莽打开抽屉,取出父亲留下的日记本。在最后一页,有一行被反复描画过的字迹:\"因果不可逆,闭环即终结。\"
他从未理解这句话的含义,直到今天。
实验室的数据、父亲的死亡、神秘的mh-1708、突然出现的周明远、农业基地的转基因高粱这些碎片开始在他脑海中拼凑,逐渐形成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图景。
赵莽拿起电话,又放下。他不能冒险联系任何人。如果真如周明远所说,有人在操纵时间线,那么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已经被预知。
他打开电脑,开始系统性地搜索所有与\"夸父计划\"相关的信息。军方数据库依然显示无权限,但通过学术论文的间接引用,他发现了几篇被大量删节的1990年代末期的研究报告,作者栏赫然写着赵铁山和周明远。
这些论文讨论的是\"极端条件下氢同位素的相变现象\",表面上看起来是纯粹的理论物理研究,但赵莽敏锐地注意到,所有涉及实验数据的部分都被涂黑了。
其中一篇论文的脚注引起了他的注意:\"特别感谢第七农业试验基地提供的生物模板支持。\"日期是1999年4月——正是\"夸父计划\"启动后不久。
赵莽感到一阵头皮发麻。父亲的研究涉及农业生物技术?这与武器开发有什么联系?他想起法医报告中新增的那条关于转基因高粱的备注,一个荒诞却逐渐清晰的假设在他脑海中形成:金属氢武器可能与生物基因技术结合在了一起。
夜深了,赵莽却毫无睡意。他翻开父亲的旧相册,寻找更多线索。在几张家庭照片背后,他发现了用铅笔写下的坐标数字。经过比对,这些坐标指向西北荒漠中的几个点,其中一个就在第七农业试验基地附近。
凌晨三点,赵莽做出了决定。他不能等到三天后周明远的安排。明天一早,他将亲自前往那个农业基地,寻找照片中的第三个人,查明父亲死亡的真相,以及mh-1708背后的时空闭环之谜。
他收拾好必要的装备,包括父亲留下的那块奇特金属碎片——周明远离开时\"遗忘\"在桌上的怀表。赵莽知道这不是巧合,而是老战士留给他的武器,用来对抗一个可能扭曲了时间本身的敌人。
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时,赵莽站在门前,深吸一口气。他即将踏入一个可能颠覆所有物理法则的谜团,而唯一的指引是父亲二十年前留下的警告:因果不可逆,闭环即终结。
但他别无选择。因为mh-1708已经出现,时空的裂缝正在扩大,而他,赵铁山的儿子,可能是唯一能修复这个因果闭环的人。
72 高粱dna时空电报
西北第七农业试验基地比赵莽想象的更加荒凉。锈迹斑斑的铁门半开着,门口的值班室里空无一人。烈日炙烤下,连蝉鸣都显得有气无力。
赵莽抹了把额头的汗水,警惕地观察四周。按照周明远的说法,照片中的第三人应该就在这里工作。但整个基地看起来已经废弃多时——破碎的窗户,疯长的野草,以及那些早已停止运转的农业气象设备。
他摸了摸腰间的手枪,确保它还在那里。怀表在口袋里沉甸甸的,那块不知名的金属碎片似乎比早上更冷了,即使隔着衣服也能感受到它的寒意。
\"有人吗?\"赵莽喊了一声,声音在空旷的基地里回荡。
没有回应。他决定从最近的一栋建筑开始搜索。标着\"基因实验室\"的牌子歪斜地挂在门框上,玻璃门上的灰尘厚得几乎看不清里面的情况。
赵莽推开门,灰尘扑面而来。实验室内部出人意料地整洁,与破败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。设备看起来都很先进,有些甚至是军方研究院都尚未配备的最新款。角落里,一台基因测序仪正在运转,指示灯有规律地闪烁着。
\"李教授?\"赵莽试探性地叫道,想起了父亲日记中偶尔提到的\"老李\"。
\"别动!\"一个沙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,同时赵莽感到有硬物抵住了他的后腰。
赵莽僵在原地,慢慢举起双手:\"我是赵铁山的儿子。\"
身后的呼吸声明显一滞。几秒钟后,压力消失了。赵莽转过身,看到一个约六十岁的瘦小老头,满头白发,戴着一副厚如瓶底的眼镜。老人手里拿的不是枪,而是一把实验室用的金属镊子。
\"赵莽?\"老人的声音颤抖着,\"铁山的儿子?都这么大了\"
\"您是李教授?"夸父计划"的第三人?\"赵莽直接问道。
老人的眼睛在镜片后瞪大了:\"周明远告诉你的?那个老东西还活着?\"
赵莽点点头,从口袋里掏出那张被烧毁部分的照片。李教授——现在确认了身份——接过照片,手指轻轻抚过父亲年轻的面容。
\"二十年了\"李教授喃喃道,突然警觉地抬头,\"你为什么现在来?发生了什么?\"
赵莽简要讲述了mh-1708和金属氢的发现,以及父亲死亡现场相同的编号。随着他的讲述,李教授的脸色越来越苍白。
\"闭环开始了\"老人低声说,转身走向实验室深处,\"跟我来。\"
赵莽跟着李教授穿过几道安全门,来到一个隐蔽的地下室。这里的设备更加古怪——一部分是精密的基因编辑装置,另一部分看起来像是微型粒子对撞机。墙上贴满了各种图表和照片,其中一张特别引起了赵莽的注意:一片高粱田,但穗粒呈现出诡异的金属光泽。
\"这是什么?\"赵莽指着照片问道。
李教授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从一个保险柜中取出一个密封的玻璃容器。里面装着几粒看起来普通的高粱籽粒。
\"你父亲发现的第一个异常。\"李教授终于开口,\"金属氢不只是能源或武器它能改变时空结构,创造因果闭环。\"
赵莽感到一阵眩晕:\"这和转基因高粱有什么关系?\"
李教授打开电脑,调出一组基因序列:\"2003年,我们在一次实验中意外发现,金属氢产生的场可以使生物dna发生特殊变异。这些变异不是随机的,而是带有信息的。\"
屏幕上的dna序列闪烁着,某些片段被标记成红色。赵莽凑近看,突然意识到那些红色标记的排列方式异常规整。
\"摩尔斯电码?\"他脱口而出。
李教授惊讶地看了他一眼:\"你比我想象的敏锐。没错,这些变异不是自然产生的,它们被编码了。\"
他敲击键盘,将红色片段提取出来,转换成电码信号。几秒钟后,屏幕上出现一行文字:
\"当十一万量子归位,黄河即是克莱因瓶之颈。\"
赵莽盯着这行字,每个词都认识,但组合在一起却如同天书。\"这是什么意思?\"
\"我们花了十年才部分破译。\"李教授的声音低沉,\"简单说,这是一个时空坐标。当足够多的金属氢在特定条件下被激活,黄河某处会成为时空扭曲点——就像克莱因瓶的瓶颈,连接瓶子的内外表面。\"
赵莽想起物理课本上的克莱因瓶——一个没有内外之分的拓扑结构,理论上如果存在,可以让物体从\"内部\"直接穿越到\"外部\"而不经过边界。
\"你是说金属氢可以创造时空隧道?\"赵莽感到喉咙发紧。
李教授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打开另一个文件。这是一份法医报告,赵莽立刻认出是父亲的那份。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