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之洞天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迦南小说网https://www.jnweishang.cc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用尿罐装上炸药,鬼子的汽车一来就开花 ——”
古之月望着漫天飞雪,
忽然想起岳父凌凤山在渝城新开的谷丰源粮店,
想起战前最后一次在金陵见面,
老人往他帆布包里塞炒米:
“觅诗娘俩托你照顾,你带她去后方,这粮店咱就就不要了。”
如今金陵的粮店怕是早已被鬼子烧成灰烬,
但老人的话还在耳边:
“鬼子占得了咱的地,占不了咱的心。”
他摸了摸胸前的银锁,
那是妻子留给他的唯一遗物,
忽然对刘海棠说:
“我要回岳父的粮店……”
雪籽渐密,军校的铁门在身后 “咣当” 关上。
徐天亮忽然指着漫天飞雪:
“古兄你看,这雪落在咱中国人的土地上,
化了就是春水,能浇开桃花,能催熟麦子,
鬼子的铁蹄踩得碎雪花,踩不碎咱心里的春天。”
他忽然从怀里掏出那本《论持久战》,
对着路灯晃了晃,
“叶参谋长说,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,
存在于民众之中。
咱只要把这火种传给每个老百姓,
不愁鬼子不烧成灰!”
晨雾漫过青砖墙时,
古之月收拾好行囊,帆布包里除了换洗的粗布衫,
还塞着张手绘的《游击战术简图》,
那是徐天亮连夜画的,
上面标着 “用竹钉扎马掌”“煤油浸麻绳烧坦克” 的土法子。
他摸着包上的补丁,想起昨夜在礼堂看见的场景:
张教育长对着沙盘上的长江防线,
用红笔重重画了个圈,合肥话里带着铁腥味:
“记住,咱守的不是地盘,
是身后千万个像谷丰源粮店那样的家,
是千万个像凌觅诗那样笑着盼归的人 ——
只要还有一个中国人站着,
这仗,就输不了。”
雪停了,东方泛起鱼肚白。
古之月背着行囊走向码头,
江风带来远处的汽笛声,混着隐约的童谣:
“不怕鬼子凶,只怕百姓穷,
百姓拧成绳,鬼子变毛虫……”
他知道,在渝城的谷丰源粮店里,
或许埋着岳父藏的最后一袋稻谷,
就像埋在每个中国人心里的抗战火种,
只要春风一吹,就会在焦土上重新发芽,长成遮天蔽日的森林。